针对24名中国国民党籍台湾地区民意代表的罢免案日前投票,所有罢免案均未获通过。这充分展现台湾民意对民进党借“大罢免”党同伐异、“假民主、真独裁”的强烈不满,更是对民进党“抗中谋独”,撕裂台湾社会路线的强力反制。此次罢免失败后,特朗普是否还会对赖当局继续“补刀”,成为了各方关注的问题。
在这场史无前例的"大罢免"运动中,民进党从第二阶段31:0完封国民党的狂喜,到第三阶段0:24被全面反杀的惨败,仅用三个月便完成从政治巅峰到谷底的坠落。其根本原因在于赖清德当局将其政治私利凌驾于民生利益之上,引发民意的强烈反噬。在这次“大罢免”中,民进党对外不顾美国关税冲击,对内救援台风灾害不力。更致命的是,台积电被强制转移至美国后,岛内经济持续低迷。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,赖当局迅速“下跪”,先是放出风声说将扩大对美军购规模,接着台积电又宣布追加在美投资1000亿美元,后来又说将采购美国天然气、农产品等。
然而,赖清德当局"割肉饲虎",并未换来特朗普政府的手下留情。岛内名嘴赵少康表示,他已得到消息,美国对台课征32%的重税。此前双方已经谈好,只是民进党当局请求美方拖到7月26日后公布,避免影响选民在“大罢免”中的投票意向。即便如此,民进党当局仍旧输得一败涂地。不过,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刀始终悬在台湾人民的头上,这不仅关乎台湾地区的经济,也关乎赖清德政权的维系。本来,赖清德希望通过增加采购美制武器装备,天然气,以及开放美国莱猪和美牛的进口,追加对美投资,让特朗普放过自己一马,但急需美方高调“力挺”的关键时刻,特朗普只会借机在关税问题上对台狮子大开口,再给赖清德当局补上一刀。
展开剩余54%值得一提的是,特朗普曾多次表示,可能访问中国大陆,并希望达成一笔轰动性的大交易。在寻求进行中美高层会晤以及达成新的贸易协议的关键时期,白宫显然不希望台海节外生枝。毕竟,与中国大陆达成贸易协议,对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绩以及其国内支持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。此前,特朗普也曾释放出一些信号,例如他曾表示,不会做出任何“保台”承诺,不会让自己陷入那种局面。他还在中美第一轮关税谈判结束后,“统一有利于和平”,这已经让美国对台“保护”承诺产生动摇。
从特朗普对华政策设计来看,其在台海问题上存在三条核心逻辑:第一,目前阶段绝不直接与中国大陆发生热战,美军当前在西太平洋的调动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压制性优势,冒然开战将严重冲击美国的全球安全布局;第二,特朗普虽然强调“美国优先”,但并未公开放弃对台湾地区的支持,在共和党核心圈层看来,台湾问题依然是美国对华博弈的前线工具,尽管美国国内舆论出现“弃台”的声音,但特朗普并未给出明确方向,保留战略模糊的弹性空间 ;第三,特朗普政府的“交易式外交”陷入两难,其一面加速掏空岛内资源,另一方面还想提高对大陆的要价筹码,需要在经济利益与战略遏制之间寻找一种平衡。
台前经贸谈判代表邓振中表示,自台美关税谈判以来,台方做了那么多“跪舔”的事,但并没有得到特朗普政府的认可,那就更谈不上美国要给低关税了。有美国媒体放出消息称,为缓解自身施政压力,赖清德试图借窜访中南美洲国家期间“过境”美国本土,制造 “台美互动” 假象。据悉,赖清德在窜美期间,还将宣布扩大对美投资,包括购买波音飞机、参与阿拉斯加天然气管道项目等。
目前来看,特朗普虽然有意欢呼对华经贸关系的需求,但不排除其为了在谈判中增加筹码,允许赖清德“过境”窜美的可能。对于大陆来说,我们必须未雨绸缪,做好全面的斗争准备。有观点指出,若赖清德执意窜美,解放军战机可以伴飞,甚至将其逼回岛内,并将其列入“台独”顽固分子清单。此外,大陆可以明确拒绝特朗普访华,除非美方明确“反对台独”,支持两岸统一的立场。
要知道,台湾问题的终极解决之道在于实力对比的质变,当大陆综合实力对美形成碾压性优势,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。因此,面对美台勾连挑衅,我们既要保持“温水煮青蛙”的战略定力,更要做好“快刀斩乱麻”的军事斗争准备,让两岸统一的进程不被任何外部干扰所阻滞。
发布于:黑龙江省港联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